
NK细胞:自体与异体的 “免疫战士”,究竟有何不同?
Fri-10-25
简单来说,NK细胞就是“人体免疫防线中 “随叫随到的哨兵”。在人体复杂的免疫系统中,自然杀伤细胞(Natural Killer Cell,简称 NK 细胞)是一类极具特殊性的免疫细胞。与需要识别特定抗原才能启动杀伤作用的 T 细胞不同,NK 细胞无需预先致敏,就能快速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,在抗肿瘤、抗病毒感染及维持免疫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NK 细胞属于大颗粒淋巴细胞,主要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,成熟后广泛分布于外周血、脾脏、肝脏、淋巴结及黏膜组织中。其最显著的生物学特征是 “双重识别机制”—— 通过表面的活化受体与抑制受体共同调控杀伤活性:当识别到靶细胞(如肿瘤细胞、病毒感染细胞)表面 “活化信号” 增强,同时 “抑制信号” 减弱时,NK 细胞会迅速激活,释放杀伤介质启动清除程序。
这种 “无需抗原提呈” 的天然杀伤能力,让 NK 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占据 “快速响应” 优势。例如,当病毒突破皮肤黏膜屏障入侵人体时,NK 细胞可在感染后数小时内被招募到病灶部位,比 T 细胞启动免疫反应的时间提前 2-3 天,为控制感染扩散争取关键窗口。
NK 细胞是人体对抗肿瘤的 “第一道防线”,其抗肿瘤机制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实现:
直接杀伤效应:激活后的 NK 细胞会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两种关键介质。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孔道,使颗粒酶进入细胞内,激活胱天蛋白酶级联反应,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。这种杀伤方式具有高度特异性,仅针对表达 “异常信号” 的肿瘤细胞,不会损伤正常细胞。
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(ADCC):当肿瘤细胞表面结合了特异性抗体(如治疗性单克隆抗体)时,NK 细胞表面的 Fc 受体可识别抗体的 Fc 段,通过 “抗体桥梁” 精准结合肿瘤细胞,随后释放杀伤介质启动凋亡程序。目前,ADCC 效应已成为靶向肿瘤治疗的重要机制之一,如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时,NK 细胞介导的 ADCC 作用可显著增强疗效。
分泌细胞因子调节肿瘤微环境:NK 细胞还能分泌干扰素 -γ(IFN-γ)、肿瘤坏死因子 -α(TNF-α)等细胞因子。IFN-γ 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、促进肿瘤细胞表达 MHC 分子,增强其他免疫细胞(如 T 细胞)的抗肿瘤活性;TNF-α 则能直接破坏肿瘤血管,阻断肿瘤营养供应,抑制肿瘤转移。
临床研究证实,NK 细胞活性与肿瘤发生风险密切相关。例如,在肺癌、结直肠癌、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中,外周血 NK 细胞活性显著低于健康人群;而通过体外扩增并回输 NK 细胞的免疫治疗方案,已在晚期黑色素瘤、白血病等疾病中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,部分患者可实现肿瘤病灶缩小或病情稳定。
在抗病毒免疫中,NK 细胞的核心作用是早期控制病毒复制,防止感染扩散。其抗病毒机制同样具有 “双重性”:
一方面,NK 细胞可直接识别并杀伤病毒感染细胞。病毒入侵后,会干扰宿主细胞的 MHC 分子表达(如乙肝病毒、巨细胞病毒),导致 NK 细胞表面的抑制信号减弱,进而激活杀伤程序。例如,在流感病毒感染中,NK 细胞可通过识别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(如血凝素),快速清除被感染细胞,减少病毒在肺部的复制量,缓解炎症反应。
另一方面,NK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调控整体抗病毒免疫反应。IFN-γ 是 NK 细胞分泌的关键抗病毒细胞因子,不仅能直接抑制病毒复制(如抑制丙肝病毒 RNA 聚合酶活性),还能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,增强 T 细胞的抗病毒特异性免疫应答,为后续 “长效免疫记忆” 的形成奠定基础。
研究发现,NK 细胞功能缺陷会显著增加病毒感染风险。例如,先天性 NK 细胞缺乏症患者易反复发生巨细胞病毒、疱疹病毒感染;而在艾滋病患者中,HIV 病毒会持续破坏 NK 细胞的数量和活性,导致患者抗感染能力急剧下降,增加机会性感染发生率。
除了直接杀伤作用,NK 细胞还是免疫系统的 “重要调节器”,通过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,维持机体免疫稳态:
对适应性免疫的调控:NK 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促进 T 细胞向 Th1 型细胞分化,增强细胞免疫应答;同时,NK 细胞还能清除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,避免过度免疫反应的发生。
对自身免疫的调控:在正常生理状态下,NK 细胞可识别并清除自身反应性 T 细胞和 B 细胞,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。例如,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,NK 细胞活性降低,无法有效清除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,导致自身抗体大量产生,加重病情。
对妊娠免疫的调控:在妊娠期,母胎界面的 NK 细胞(称为 uterine NK 细胞,uNK 细胞)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功能。与外周血 NK 细胞不同,uNK 细胞几乎不具备杀伤活性,反而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,促进胎盘血管生成,维持母胎免疫耐受,保障妊娠顺利进行。
随着细胞免疫学的快速发展,NK 细胞已成为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。目前,基于 NK 细胞的治疗技术主要包括:
体外扩增 NK 细胞输注治疗:通过从患者外周血或脐带血中分离 NK 细胞,在体外利用细胞因子(如 IL-2、IL-15)进行扩增和活化,再回输到患者体内,增强抗肿瘤或抗病毒免疫应答。该技术已在晚期血液系统肿瘤(如急性髓系白血病)中开展多项临床试验,部分患者可实现完全缓解。
CAR-NK 细胞治疗:借鉴 CAR-T 细胞治疗的成功经验,科研人员开发了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 NK 细胞(CAR-NK 细胞)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,在 NK 细胞表面表达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(如 CD19、CD22)的 CAR 分子,可显著增强 NK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。与 CAR-T 细胞相比,CAR-NK 细胞具有副作用小(不易引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)、适用范围广(可用于异基因输注)等优势,目前已在淋巴瘤、白血病等疾病中进入临床研究阶段。
NK 细胞相关药物研发:针对 NK 细胞活化受体(如 NKG2D、DNAM-1)的激动剂,以及抑制 NK 细胞抑制受体(如 PD-1、KIR)的拮抗剂,可通过调控 NK 细胞活性发挥治疗作用。例如,抗 KIR 单克隆抗体已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显示出协同抗肿瘤效果,可增强 NK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。
NK 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 “天然杀手”,不仅在抗肿瘤、抗病毒感染中发挥着 “快速响应、精准清除” 的核心作用,还通过免疫调节功能维持机体稳态。随着细胞工程技术和免疫治疗理念的不断革新,NK 细胞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。未来,通过进一步解析 NK 细胞的调控机制,优化治疗方案,有望为肿瘤、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病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突破口,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。
目前,由广州达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自体自然杀伤细胞注射液(E10H)即将进入临床Ⅱ期研究试验,该产品也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的自体NK注射液,目前已完成针对晚期消化道肿瘤的I期临床研究,显示安全性高。如果您对本产品感兴趣,可扫码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https://work.weixin.qq.com/ca/cawcde8faed9657edd。
Copyright © 2025 广州达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